当护理遇上工程技术:“院校联合 智护新程”医工交叉科研创新专题研讨会

  5月22日的医学楼201报告厅化身为“未来护理实验室”,这里没有枯燥的学术汇报,只有智能桡动脉加压止血器的实时压力监测数据在跳动,患者服药的智能提醒装置发出轻柔提示音,甚至还有同学上自己设计的暗扣式无障碍换药透析导管患者服……这场由护理学院发起的医工交叉研讨会,让我们看到:原来科研可以如此“酷炫”,而思想的碰撞才是创新的主角。

  本次研讨会以"智慧护理·创新融合"为主题,邀请了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陈英松,科技处、研究生院、附属医院及相关学院领导、学科带头人、研究生代表等7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,共同探索医工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。

  护理学院耿婉如副院长主持会议。在开幕式上,陈英松副校长以"三链融合"理念为指引,提出深化协同创新的战略构想:一要构建"学科交叉创新链",打通医学与工程学科间的制度壁垒;二要打造"临床需求转化链",建立"临床问题-科研攻关-产品研发"的闭环机制;三要完善"人才培养生态链",探索"双导师制"和"项目制"人才培养模式。这番具有前瞻性的发言为会议奠定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调。

  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阿都沁夫生动勾勒学院发展蓝图:从传统护理教育向智慧护理教育的范式跨越,从单一学科建设向医工交叉平台构建的空间跨越,从区域服务向全国辐射的影响力跨越。

  附属医院张天资院长系统阐述医院战略布局,针对15支科研团队提出"临床导向、转化优先、患者为本"的攻关要求,锚定医研转化创新方向。

  在学术交流环节,15支跨学科团队呈现了一场创新盛宴。每个项目汇报后,来自工学院、化学与材料学院的专家现场"把脉问诊",在结构设计、材料选型、人机工程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优化建议。

  此次会议不仅搭建起跨学科交流的立交桥,更标志着医工交叉创新进入机制化、常态化新阶段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重点建设"智能护理装备研发中心"和"临床转化示范基地",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医工交叉创新高地,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力量。